浅谈贸易管制
 
一、什么是贸易管制?
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概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也称进出口贸易。
为保护本国利益,调控商品进出口,在实践中各国制定的代表本国利益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政策称为进出口贸易管制。
依据我国《海关法》,中国海关拥有在口岸行使进出境监督管理权的职能,而该职能也决定了海关监管是有效实现我国进出口贸易管制目标的行政管理手段,并日益成为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上述有关管制政策在海关环节的执行被称为海关贸易管制。除实现我国正常进出口贸易管制目标外,履行国际公约、执行联合国决议和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等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国际事务,保障进出口贸易安全、维护进出口贸易秩序、落实产业政策等管理措施,也主要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贸易管制来实现。
二、贸易管制的实施
贸易管制是国家一个国家履行国家职能、行使主权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对外贸易法律的有关规定,国家商务主管部门及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依职权制定相关政策发放各类许可证件,最终由海关对实际进出口货物的合法性实施监督管理。因此,海关在国家贸易管制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海关贸易管制是海关参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并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最终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
海关贸易管制的实施在海关内部涉及监管、稽查、缉私和国际合作等部门。监管部门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重点货物、重点渠道的监管;稽查部门负责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缉私部门负责对违反管制行为的情报收集和案件查办;国际合作部门负责相关工作的国际联系和协调。从这个分工上来看,贸易管制绝不仅仅是一个司局或贸易管制处的工作,而是海关各部门联合承担的一项综合职能。
三、贸易管制客观上存在成为贸易壁垒的可能性
由于贸易管制具有保护本国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属性,因此某些特殊情况下它也会沦为设置贸易壁垒、制造贸易摩擦的手段,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当前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以及在美国主导下欧洲发达国家基于《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而实施的武器、军民两用物资及相关技术的对华禁运。美欧的对华出口管制延续的是冷战思维,对双方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无法满足当前国际安全、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表现在经济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对华的贸易逆差。
四、正确认识贸易管制
贸易管制的英文不论译成trade contro还是trade restrictions都与禁止或限制密切相关。在当前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呼声之下,海关严格执行贸易管制政策显得与便利化的大趋势是如此的背道而驰。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显然不能否认贸易管制与国际贸易便利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的逆向作用。过度的贸易管制势必会增加通关的成本,降低通关效率。比如美国9.11之后提出的对客机所装载的货物进行100%扫描的法案对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发展就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关货物的费用、通关时效确实产生了相当大程度的增长。
其次,适度贸易管制可以与贸易便利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贸易便利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便利,而是安全前提下的便利。从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和国民的安全与利益的最终目的来讲,贸易管制和贸易便利是完全一致的。如依照国际公约等国际通行规则细化我国有关贸易管制政策,规范进出口贸易秩序,显然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便利,降低通关风险。
世界海关组织(WCO)在其制定的《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把贸易安全置于便利之前,可见贸易安全与贸易便利是海关工作中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偏废。重便利轻安全是舍本逐末,在海关工作中是不可取的。在当前情况下,引进风险管理的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严密高效的贸易管制体系,不仅不会阻碍贸易便利,而且可以有效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在当前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推动海关各项业务改革过程中,各项改革措施均应同时兼顾监管贸易便利和贸易管制的需求。
 
|